万年历腕表:通往永恒的时间隧道
远古,人类在寻找日月星辰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时间观念。在认识到“时间”存在后,他们开始强烈追求着“永恒”并试图将其记录、表达出来。从墙壁上的图腾、日冕上的影子和沙漏里的流沙,到水运仪象台发出的“嘀嗒嘀嗒”声,到近代钟表内转动的指针。历代能工巧匠们制作了一条通往“永恒”的时间隧道,它叫万年历腕表。
传奇:万年历的诞生
其实对于时间记录形式的探索一直向着两个看似相反的方向发展着的——“刹那”和“永恒”,但是人们对于后者的探索显然要早于前者。20世纪初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机械码表才制成,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万年历功能的钟就已诞生。
1615年,日内瓦的达布创制了史上第一只具万年历功能的钟,1636年施尔曼也制造了一只。接下来的数个世纪,许多制表大师不断地投入,钻研机械结构的改进。在钟表工艺诸多复杂功能中,万年历是最重要的,它是时间永恒运行意义的代表。经过两百多年,万年历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太大变化。一只称得上万年历的表除了可以显示时、分、秒以外,还要具备日期、星期、月份、月相、闰年指示等功能。
万年历腕表之所以令表迷们痴迷,主要是基于实用性上,因为它通常具有超过百年以上无须调校日期的特性,这样的特性在于机械结构的齿轮配置上,需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核心”装置,便是一个称为“肾型结构”的零件。
遗憾:无法万年的万年历
万年历腕表迄今所得成果不过是将万年历机芯的体积缩小,还没有人能确实达到“永恒”的程度。现今市面上的万年历腕表,其年历的运算与显示方式,均于出厂前由制表工程师设定完成,但这并不代表年历将永远无误,在每逢百年倍数年份修正的平年,还是得送表厂进行重新的设定。
这是因为我们所用的公历是一种太阳历,设有闰日和闰年,对于万年历计时来说,最困难的就是闰年指示。在钟表内部,万年历装置利用巧妙的机械原理,精准忠实地重现了所有的日历讯息。由于每个月份的天数不同,必须将月份长短变化的规则记载在一个凸轮上,并依靠一个与此凸轮相连的齿轮来准确控制。在同一轴心上,有另一个齿轮和区分闰年2月与其他2月(28或29天)的凸轮相连,每四年转一圈,藉此来显示闰年周期日期,但要想让它应对“不闰世纪年”而400年转一圈,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绝大多数万年历表款经过百年自运行后都要手动调整。也就是说,所有的万年历机芯都只能计算四年一闰,无法进一步计算“百年不闰,但每四百年要闰”这么复杂的算式(如果要达到这个程度,其日历系统自转一圈就要四百年)。拥有万年历表最激动的一刻也就是闰年2月29日零时,日期显示那“惊险的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