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年历表
一年365天,分成12个月,这12个月里有7个月是31天,4个月是30天,1个月是28天或29天。如此复杂的算法如果要靠一些大小不等的齿轮运作、计算,并塞进一个小小的表壳里,可以想见其工程之困难度。这也是为什么万年历手表数量如此稀少,价格却又是永远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万年历表机芯可以分成两个部份,一个部份主管时、分、秒一般的计时工作,另一个部分就如同一套天文自走模式,它以一枚微型的卫星齿轮系统运作,整个系统自转一周需时四年。凭借着这个系统,万年历表就可以将历法中复杂的大小月、闰年等计算得一清二楚。
万年历表机芯的研究始于17世纪初期。1615年日内瓦的达布创制了史上第一个具万年历功能的钟,1636年施尔曼也制造了一个。接下来的数个世纪,许多制表大师不断地投入,钻研机械结构的改进,但迄今所得成果不过是将万年历机芯的体积缩小,还没有人能确实达到「永久」的程度。各个品牌的万年历表除了造型各异,表面设计有别外,有一个共通的限制,就是日期的准确度都只到2100年。这是因为所有的万年历机芯都只能计算四年一闰,无法进一步计算「百年不闰,但每四百年要闰」这么复杂的算式(如果要达到这个程度,其日历系统自转一圈就要四百年)。
简单地说,号称「万年历」的手表只知道将可以用「四」除尽的年份都视为闰年,却不知到人类想出来的历法是这么地复杂—1700、1800、与2100年都不是闰年。所以万年历表在1801年至2100年之间会正确无误地指示今天是几月几日,但是到2100年3月1日那天,你的万年历表却会显示2月29日,还要劳烦你手动将它拨到3月1日,然后你就可以再用个100年不用调整(2200年也不是闰年)。
爱表族论坛目前就同时存在许多历法,例如亚洲各国包括我们还在使用的阴历,一年分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或二十九天;每三年有一个闰月,五年两个闰月,十九年七个闰月。还有回历、佛历等,只是因为现代是基督文明当道,所以公历就成为全球的标准。但这也不过是近百来年的事,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更改。
1930年由历法改革热心人士阿却里斯所设计的世界历,就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新历法。世界历将一年分成四个相等季,每一季有91天,再将每一季分成三个月,各有31、30、30天。每季恰好有13周,因此这三个月的期间,可始于星期日,终于星期六。季均有91天,总和只是364天,多余的一天可加到12月,这一天的日期定为十二月W日,完全不属于任何周日。虽然在星期六之后,但不当星期日,而叫世界日(Worldsday) 。在闰年时,另一个非周日加入六月,叫做闰年日(Leap-Year Day) 。
如此一来每年的元旦一定是星期日,每一季一定是91天,对许多做计画的人会方便多了。世界历曾在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出讨论过,深获许多国家代表佳评。但受到一小部份宗教团体反对,特别是正宗的犹太教徒,他们坚持圣经里的圣喻: "第七天....你们不可做任何事." 他们认为世界日会破坏戒律所拟定之七天一周的规律性。这些教派的反对,和人类的惰性使得世界历的实施被阻止许多年,甚至可能一直被阻延下去。不过还好没有实施,否则现有这么多万年历表都要变成无实用价值的古董表了。
万年历表的表面显示大同小异,大部分都一定具备一般手表没有的月份与闰年显示功能。比较少见的是具备年份显示功能,可能设计者认为很少人需要从手表上确认年份吧!年份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具有四位数字的年份窗口,例如IWC的达文西万年历。而积家表的万年历则如同早期的计算机一样,为了节省空间采用二位数的年份格式,不过保证不会有千禧虫的问题。
大部分讨论万年历表都局限在机械机芯。一般以为以电子技术而言,万年历实在是小CASE,而想象石英机芯的万年历表应是满街跑。但其实配备石英机芯万年历的品牌比机械机芯的少的多了,而且其功能一样被限制在2100年前有效。只是拜石英之赐,能将机芯缩小,而制出女用万年历表罢了!我想一方面是市场考量,实用性不大;另一方面万年历如果不以机械齿轮来运作,也很难显现天体运作的生命力吧!
虽然这几年慢慢地有些品牌推出改良式的ANNUAL CALENDAR,提高了实用性与价格优惠性,不过我认为万年历表还是最能表现「时间」的手表。不要忘了,2月28日午夜12点时拿出你的万年历表,看它准确无误地跳到2月29日星期二,好好开始享受这四百年才有的特别的一天。
需要说明的是,在2006 巴塞尔上,FRANCK MULLER展出了一款万年历表,据说是目前唯一的一款真正的万年历表